祁县段家窑村网络资料:小学村校一体,晋商马家马晋仁,华壮墙材

段家窑村是1988年整体搬迁的行政村,共有250户,915人,耕地面积有1800亩,其中果树面积达1400亩,占总耕地面积的55.6%。其主导产业是水果的种植与储藏,全村共有果窖360余孔,户均1.5孔,三家配有先进的制冷设备,年储果量达1000万斤。全村有流通经纪人50人,储果协会2个,7户中等规模的养鸡场,鸡饲养量达1.5万只。
2008年,在旧村搬迁遗址上引进新型建材有限公司,占地41亩,投资800万元,可解决百余人的劳动力就业问题,全村有近80户农户自购农用三轮车跑建材运输,每年可增收2万多元,每年集体增收10万元,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全村新发展澳洲青苹200亩
jznlw.gov.cn/nlw/html/07030201/col1030201001/2010-12/13/20101213155944481719376_1.html

★ 段家窑建材业

祁县大学生村干部座谈会发言稿(十三)【王庆美】 
影视基地改作建材基地。新近热播的《亮剑》、《杀虎口》和《乔家大院》等诸多影片都在此拍摄,处于经济利益考虑,2008年段家窑村将此改作祁县华壮墙体材料有限公司
我们峪口乡也曾有过它的辉煌,峪口的苹果曾打入人民大会堂,但现在我们的苹果销售却需要依托别人的品牌
qxdxscgb.blog.163.com/blog/static/7397196620094585916865/

祁县华壮墙材有限公司
成立日期:2008-07-25
电话:13903445819
地址:晋中市祁县峪口乡段家窑村
联系人:孙丕芳
生产销售:煤矸石掺混粘土标砖、空心砖。(法律、法规禁止经营的不得经营,需经审批未获审批前不得经营)
注册号:140727200002839

现为了促进经济发展与村民的收入,特划出50亩地招商引资,这个地方用水用电方便,交通便利,道路都经过修葺,可以办工厂、养殖场,也可以发展大棚、温室等,由于段家窑发展文化产业起步晚,有许多还有待开发,把文化产业化的概念还很淡薄,希望有志之士可以来此投资。
联系人:段先生 13835496045 非诚勿扰!!!
dsz7788521 1楼2013-03-14 14:24
tieba.baidu.com/p/2210891472

★ 段家窑小学 村校一体化

晋中祁县段家窑学校荣获 全国“美丽乡村教育”大奖
   2014-02-11 09:13:16 来源:晋中日报 (宋向红 刘学斌)
由21世纪教育研究院、中国陶行知研究会等多家机构联合发起的发现“美丽乡村教育”公益评选活动……祁县峪口乡段家窑学校“村校一体化”模式从70多个案例中脱颖而出,荣获2013年全国10大“美丽乡村教育”大奖,成为晋中市2013年度10大教育新闻之一。
段家窑村位于东南丘陵山区,全村人口905人。段家窑学校是服务于16个自然村的寄宿制小学。
黄河新闻网晋中频道  jz.sxgov.cn/content/2014-02/11/content_4143913.htm

 

“美丽乡村教育”的别样光芒
时间:2014-4-15 15:32:28 点击:230 编辑:郗艳 来源:现代校长网
2004年实施“村校合一”的办学模式……实行村校领导交叉任职的办法,村党支部书记任学校理事,对学校教育的发展进行协调和监督;学校校长兼任村党支部副书记,与支部村委共同讨论决定村里有关经济建设的重大决策。学校教师既从事学生的教育工作,又兼任村农技校教师。段家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一方面定期不定期地聘请县科技局、农业局专家、本地致富能手,向农民传授农业科学技术,指导农民进行科学生产;另一方面,由学校教师深入浅出地向村民讲解科技、文化、法律知识。

为了使学校教育资源和村民共享,祁县峪口乡段家窑村校委员会办公室、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农民文化活动中心、党员活动室等都设在学校,实现了“一校多牌”、“一室多用”。
2006年,段家窑小学引进台资10万美元,村委听及消息,第一时间为学校无偿提供了5000平方米土地,把学校扩建成了高标准的寄宿制学校。

段家窑小学也连年荣获山西省教育厅颁发的“农村远程教育先进单位”等各项荣誉,先后被晋中市教育局命名为“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示范校”,被山西省教育厅确定为农村教育综合改革试点校。早在2009年5月18日,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严隽琪、全国政协副主席罗富和到段家窑小学视察时,就对“村校合一”的模式给予了高度评价。
xdxzw.com.cn/Html/?7229.html

 

台胞陈定中在祁县中学作主题演讲  2012
陈定中,祁县城南村人,现年79岁,1945年在祁县中学学习,1950年到台湾,在台陆军军官学校和菲律宾马尼拉大学学习,获学士、硕士学位。多年来,先后在台湾国防部、总统府、台湾警备学校等任职,最后任内政部役政司司长。陈定中先生曾3次回乡探亲,当2004年回乡了解到祁县山区学校的教学设施有待改善的情况后,积极争取台湾航运公司董事长彭荫刚先生捐助10万元,为段家窑建起了希望小学。(文章出处:晋中日报)
希望小学建在马家老坟旧址
msh1951.blog.163.com/blog/static/1140880420129211283120/

祁县工商局“自选动作”给力扎实开展教育实践活动
时间:2014-6-20  来源:祁县工商局  作者:郭瑞萍 许映慧  阅读:219
祁县工商局开展三大主题实践活动……资助一万元帮扶段家窑村村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工程,并走进乡村开展了“送知识、送温暖、送吉祥”活动,向广大群众讲解了食品消费安全、伪劣农资辨别、治安防范、平安创建等知识。……为段家窑小学捐资1000元用于改善办学条件,鼓励孩子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jzaic.gov.cn/display.asp?ArtID=5735

★ 段家窑昔日晋商巨富马家

距今近千年历史的祁县段家窑古村正在沉寂中滑向毁灭。2012-10-21 10:34:31| 马绍华msh
村内马姓人家为明清时代望族,曾出过数位举人,与乔家大院在中堂等大户人家均有姻亲关系。现在马氏后裔许多人居于国外和台湾等地,其中一位曾任台湾议员。
过去的马家大院雄浑高大,10多个大院鳞次栉比。大街上门楼雨搭横贯东西,气势十分壮观。村口石砌堡门,街内条石铺道。整个村落背山面水,绿树环绕,山上有寺庙乐台。
http://msh1951.blog.163.com/blog/static/114088042012921103431965/

马家先人是祁县三合村枣间街人,以卖布为生,到段家窑村娶陈家女下户到段家窑。在祁县峪口乡段家窑村共建起八处明清式宅院,比如今的乔家大院还多两处。马家大院门前五对旗杆,三个牌楼,说明祖上出过多位进士,举人,贤人。
马家大院共起有三栋楼。每所宅院都起有堂号,有纯一堂,宝善堂,景云堂,三畏堂,梦令堂,光峪堂…。八处宅院各属于八家,马家共有一园子3-4亩大,种有各种果树和打粮食的场地。马家园子西边正北出村过行道坡是马家坟地。解放前有十几座坟。最北边有三间房,供看坟人住。坟前2个石狮子,十几根石柱,栽有百棵柏树。纯一堂坟地处在东南角处。
民国时纯一堂主马臧(1879-1932)有5男2女,马晋仁排行老四,一九二一年四月初三出生,小名马四儿,组织过马四儿抗日武工队。马晋仁1938年革命一直入不了党,1969年从解放军洛阳第八步兵学校转业到起重机厂。
msh1951.blog.163.com/blog/static/11408804201092610322756/
msh1951.blog.163.com/blog/static/11408804201092765328406/

[史话]千里碧波一叶扁舟的复恒当
我国典当业历史回顾之七    2008-05-23    赵云旗    来源:经济参考报
复恒当自清光绪初年起就设立在祁县城西关,当铺的东家,是本县的许步宽和段家窑的马家,两家合股投资,一直经营到民国三十七年(1945年)祁县解放前夕。
jjckb.xinhuanet.com/whsh/2008-05/23/content_98559.htm

2014-11-07 21:18:47 XUEXX.COM  IPO

山西晋中祁县南社村名人天合德乔殿森大盛魁段履庄元盛德段泰

  • 天合德乔殿森
  • 大盛魁段履庄
  • 元盛德段泰

山西最早的民族工业创始人之一乔殿森

本文作者:乔居中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12-03-12 )

乔殿森(1857——1933年),字宝书,号玉亭,山西祁县人,清末贡生,双月选用知县,钦加同知衔,诰授奉政大夫。祖先以贩马起家,富而后学,遂以诗书历世。少聪慧博识,及长更重修养,富有民族气节。毕生致力于发展实业,是山西最早的民族资本工业创始人之一。

“双福”火柴 畅销秦晋

1892年,由官府创办了山西第一个近代工业,也是全国最早的一个火柴厂——太原火柴局,总办为清代候补道台杨宗濂。该厂生产的“双羊牌”五色火柴,因成本高,质量差,销售不畅,难以维持。延至1900年,火柴局转给商务局管理,改名晋升火柴公司。但仍因质次价高,加之官商作风,经营不善,亏损益重而倒闭。火柴工业由国外传入中国时间不太久,老百姓世代习惯使用火石、火链、曲灯儿,还不太习惯使用这“洋玩艺儿”。但它在当时确实是一种先进的引火产品,比我国传统的引火材料方便了许多,是百姓生活之必需。祁县天合德钱庄财东乔殿森以他企业家的敏锐目光,意识到火柴工 业的发展前景。因此他与同乡、晋商代表人物、祁县“三晋源”票号少东渠本翘商定,由渠、乔两家合资接办了原官办的晋升火柴公司,改名为双福火柴公司。“双福”二字意在能为渠、乔两家带来“福”。商标名称为“双福”牌火柴,于1924年改为“飞艇牌”火柴。地址在太原三桥街,这是山西最早创办的民族资本工业,即现在山西平遥火柴厂的前身。

乔殿森与渠本翘共投资1.8万银圆,每股6000银圆,渠家两股银股,乔家一股银股、一股身股,共为四股,赚了钱由渠、乔两家均分。由乔殿森担任双福火柴公司总经理,全权负责经营等一切事务。渠本翘以他家堂名溥利堂的名义投资双福火柴公司,是双福公司的主要财东之一,但对双福公司如何经营运作,以及人事、财务等一切事务,基本不过问,除非有特殊重大事件,乔会主动通过书信与渠沟通。渠本翘长年寓居天津,除关照一下“三晋源”票号天津分号的生意外,致力于收藏、著述和整理出版。1919年渠本翘在天津赴友人酒宴时猝然去世,时年57岁,一代著名晋商、政界学界名流,英年早逝,实为可惜。他死后,渠家在双福公司的股权由渠本翘的三个儿子渠晋鉎、渠晋鹤、渠晋綮继承,这三个儿子都在“三晋源”天津分号,他们对火柴工业更不熟悉,所以对双福公司的事极少过问,只是到年终分红而已。他们于1923年全家定居天津,再没有回山西

双福火柴公司在初期生产设备非常落后,也没有排杆机,工人100余人,以人工排杆,日产火柴四五十小箱。乔殿森有胆有识,干练果断,有开拓精神,又有丰富的经商经验。从筹集资金,申报立案注册,制订规章制度到经营运作,拓宽销路,决策大小事务,有条不紊。他深知产品质量是企业生存之本,为了提高火柴质量,从日本大阪进口了电机、排杆机等先进的设备,不惜重金聘请了日本技师,使火柴质量、产量都大大提高,可日产火柴120小箱,销路大畅,盈利倍增,在较短的时间使该公司扭亏为盈。随着时间的推移,百姓对“洋火”由不习惯到成为每个家庭必不可少的日用消费品,双福火柴公司生产的“飞艇牌”火柴家喻户晓,遍销秦晋两省,深受百姓欢迎。到1930年,双福火柴公司的财产由2万元增值到20万元,渠、乔两家各得红利20万元。双福火柴公司的创建和发展,对山西民族资本主义近代工业的创办起了促进作用。因此,荣昌、金井、昆仑等火柴厂如雨后春笋先后开办,山西的火柴工业出现了勃勃生机。

反帝保矿 义不容辞

1905年清政府把山西盂县、平定、泽州(今晋城)、潞安(今潞城)、平阳(今临汾市)五处煤、铁矿的采矿权出卖给英国福公司。消息传出,舆论大哗,全省各界群起保矿,学界、商界等群众集会示威,大、中学生纷纷罢课抗议,山西的民族资本家渠本翘、乔殿森等晋商也积极参与了这一斗争。山西籍留日学生得知消息后,亦集会抗议,发表宣言。留日学生李培仁(山西阳高县人)为晋矿丧失,涕泣终夜,在日本投海而死以示抗议。留日学生代表护送李培仁遗体回国,在太原召开追悼会,各界参加者数千人,无不为之泪下。《晋阳公报》为此发表了陈词激昂的檄文,这一运动震惊朝野。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山西各界代表进京向外交部交涉,力争收回矿权。英商和清廷均屈于山西人民的斗争,遂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1月24日双方签订了 《赎回开矿制铁转运合同》(12条),协议由山西商民集资275万两白银,把英商福公司在山西的矿权“赎”回来,此款在1908年2月21日前先交一半,余款分三期交清。山西巡抚胡聘之及其属道员贾景仁、知府刘鹗被革职,永不叙用。

为了按期交付赎金,渠本翘见义勇为,积极奔走呼号,以其集官、绅、商的特殊身份和影响,出面向山西各票号借款137.5万两白银,按期交付了第一批赎银,赎回矿权。并在此之前的1907年就成立了商办“山西保晋矿务有限公司”,公推渠本翘为总公司首任总经理,地址在太原海子边街,民国五年(1916年)总公司由太原迁至阳泉。

乔殿森在保矿运动中表现了极大的爱国热情,除尽自己的力量认购矿股外,积极配合渠本翘做了大量工作,特别是在保晋公司筹办期间,很多具体工作都是通过乔殿森实施的。其中规章制度均由乔殿森亲手拟定。如第五条明确规定 “本公司唯收华股,不收洋股。附股者如私将股票售予外人,经本公司查知,立将所入之股注销不认。”充分表明了反帝爱国的坚定立场和绝不出卖民族利益的鲜明态度。

崇尚实业 创办布厂

乔殿森于光绪三十年(1904年)集股银三万两,在祁县城北关创办了益晋织布厂,为祁县近代工业之始。占地面积1.9万平方米,拥有铁木结构织布机200台,织袜机4台,雇用工人500名,生产“龙洞”和“龙棉”两种粗布、格子布以及少量丝绸,同时生产毛巾、袜子和卫生衣。宣统元年(1909年)又增设小型发电机2台,因发电量的局限,只能专供厂内生产和照明用电。从开办到十年后的民国三年(1914年)乔殿森与经理杨柄发生摩擦,而且矛盾越来越大,乔觉得与杨不能再继续共事,毅然抽股离开辛勤创建的益晋织布厂。杨柄另行招股接办,改名为益晋公司。后来,该公司几经挫折、易主,祁县解放后于1950年移交国有,后并与榆次晋华纺织厂

    慷慨解囊 支持辛亥

1911年10月10日,武昌首义,各地纷纷响应。同年10月29日,阎锡山、温寿泉、张树帜、姚以价等在太原起义成功。阎锡山被推选为大都督,温寿泉为副都督。阎锡山攫取了山西都督后,立即组织山西军政府,发布安民告示,发表起义宣言。在军事方面,把所有军队,整编为四个标,分赴前线,以防清军进攻。

当时八十五标三营管带熊国斌,系满族,对民军起义,心怀仇恨,听说阎锡山被选为都督,意图行刺,以恢复清政权,但行刺失败,熊被活埋,熊部士兵闻知即溃散,在市内大肆抢劫。保护藩库的马开松部,随后也将藩库存银,大抢特抢。官钱局和帽儿巷金店,以及西羊市、估衣街等处的殷实商号,先被抢劫,后被焚烧,大火连天,商民损失惨重。阎锡山、温寿泉为安定秩序,亲自带兵严厉弹压。当场格杀抢劫士兵百余人,半天之后,才渐渐平静下来。

藩库已被抢劫一空,军费无处开支,出发队伍均暂发军用券,用以维持。同时成立大汉银行,从事周转,支持军用。又派陆军小学堂英文教师王炳寅、测绘学堂学监李大魁前往祁县,向巨富渠本翘、乔殿森借款,渠、乔从支持辛亥革命大局考虑,借给白银40万两,充作大汉银行资金。正在此时,驻娘子关的第一标统张煌电告阎锡山,说士兵因军用券无处兑现,军心不稳,阎即派员持银赴娘子关收兑军用券,至此,军心始定。

    创办蛋厂 行销出口

1916年,乔殿森集资1.5万两白银在太谷东关创办了利川蛋厂。该厂系诸人合资而成,每股1000两白银,共15股。乔殿森投资5000两白银,为5股,其他人均为1股或半股,由乔殿森统筹全局,并由其独资经营的祁县天合德钱庄委派一人长住厂,经理一切事务。对厂中夥友(员工)按商家贯惯例,根据其表现、业绩给予顶身股,年终按股分红。除此之外,对于工作表现突出的,每顶身股1厘者,多给红利一年,予以奖励。试办数年后,产品正式行销出口,效益颇丰。

    多种经营 相辅相成

以发展工业为主,以商业为辅,多种经营,相辅相成,是乔殿森经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认为,即使他所经营的某一企业亏损,甚至倒闭,也可彼亏此补,不致于到一败涂地的困境。因此,他在多处投资,创办工、商业。除前所叙,在祁县还有他独资经营的四处商业。其一是在祁县北大街开设的天合德钱庄,除存、放款和货币兑换业务外,另一部分业务就是为祁县三晋源票号财东渠本翘的父亲渠源浈铸造大型银元宝,这些大元宝,渠源浈都把它在三晋源总号秘密窖藏起来。这些大元宝后来为其子渠本翘投资近代工业和赎回山西矿权、兴办新式学校奠定了经济基础。其二是在祁县东大街开设的聚川泰中药店(其子乔广业经营时改为聚川堂),是祁县较大的一家前店后厂式的中药材加工企业。其三在祁县东观镇开设一粮店,主营销售各种粮油米面。其四是在乔的家乡祁县南社村开设的天合公杂货店。主要经营与村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实用物品,如日用百货、日杂、农具、车辆、药品以及加工米面、烧饼糕点等熟食。总之以方便村民生活之需为宗旨。除此之外,还在山西保晋矿务公司、太原裕丰银行、义隆当铺、撷华石印馆、太谷晋兴泰钱庄等处投资入股。

    为人宽厚 乐善好施

乔殿森一生怜孤恤寡,乐善好施。如他谦精医学,为人诊治不论贫富远近,凡请必至,不受脉金,遇穷苦人家连药赠予,不取分文。为人谦虚宽厚,平易近人,每乘车回村,在村外即下车步行,见乡亲主动打招呼,从不摆架子。但也不畏权贵,如某同村贫农被村长送县衙扣押,他闻知情况,知其冤,乃亲蔼县长保释,并给予抚慰。别看乔殿森待人如此宽厚,对他自己却非常苛刻,过去有钱人穿戴非常考究,不是绫罗绸缎,便是毛皮毛料,但乔殿森生活非常简朴,穿衣以棉布为主,极少穿绸缎;吃饭以粗粮为主。说到此处,想到他的一个小故事:一次他在上海去某大商店看望该商店大掌柜,走进商店后,商店的几个小伙计见他穿着旧棉布袍子,头上戴着没有帽疙瘩的旧瓜皮帽(山西人俗称帽壳子)像个乡巴佬,便不屑一顾地看了他一眼,都坐着不理不睬。乔殿森便故意放高嗓门问道:“李大掌柜在吗?”未等小伙计们反应过来,大掌柜在里边听到有人找他,急忙出来,一看是乔殿森,便非常热情地上前迎接道:“玉亭兄,久违了!”那些小伙计见此情景都不约而同地“唰”的一声站了起来。通过这件小事,除说明一些势利小人以貌取人的恶习外,同时也不难看出乔殿森的衣饰如何简朴。另外,从乔殿森临终前对他死后丧事的遗嘱,也可看出他的人品,如遗嘱中:“不准大操大办,一切从简;一切亲戚概不举动;不用乐人(即乐队)吹鼓手;不用麻冠斩衣;不用美人(纸扎童男童女)烧夜纸,不用车轿白鹤(纸扎祭品);不立木主(逢年过节子女祭奠供奉的木质牌位)。”唯一较为讲究的是棺材让用棺罩,但不是为讲排场,而是为免人厌恶。他处处替别人着想,对他自己却如此吝啬。在他看来,那些没有实际意义的封建迷信奢侈陋习,只能多浪费些钱财,因此大可不必。

    双重压迫 溘然长逝

乔殿森毕生致力于发展实业,力求利国利民,但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民族工业受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双重压迫,步履艰难。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由于帝国主义加紧对中国的侵略,外国火柴充斥市场,使双福火柴公司的火柴销路受到很大影响。1930年,阎锡山为了倒蒋战争的需要,供应70万军队的饷银,命山西省银行滥印滥发纸币,导致通货膨胀,晋钞大幅度贬值,晋钞与银元的比值由1:1跌为30:1,商店被抢购一空,20多家银号歇业,小手工业大批破产。双福火柴公司深受其害,严重亏损,仅乔殿森一人就亏损了20多万元。紧接着阎锡山以“造产救国,建设山西”为口号,成立了西北实业公司,前后把山西数十个厂矿,通过各种手段,侵吞为西北实业公司的产业。双福火柴公司当然也难逃此劫,对双福公司以数倍于企业收入的各种苛捐杂税进行敲诈,迫使乔殿森就范。最后,阎锡山以一纸公文,以4.5万元将双福火柴公司近20万元的资产强行吞并,更名为西北火柴厂,隶属于西北实业公司。(太原解放后,迁至平遥,改名为平遥火柴厂)。曾经盛极一时的双福火柴公司,最终被官僚资本所侵吞,这是官僚资本巧取豪夺的典型事例。双福火柴公司倾注了乔殿森半生的心血,经此打击,已年逾古稀的他,一气之下卧床不起,不吃不喝,七日而亡。

附:乔殿森家族照

这张照片是我爷爷乔殿森(中坐者)和他本族兄弟、儿子于1905年拍摄的。我的爷爷名叫乔殿森,字宝书,号雨亭,山西祁县人,是山西最早的民族工业创始人之一。1902年,我爷爷与同乡渠本翘共同投资在太原三桥街创办了双福火柴公司,并由他担任总经理。1904年,他集股银三万两,在祁县创办了益晋织染有限公司,占地1.9万平方米,织机200台,工人500名。1906年,清政府出卖山西矿权,他积极参与保晋公司的筹办事宜,其中规章制度亲手拟定,如第五条规定“本公司惟收华股,不收洋股”,充分表明了反帝爱国的坚定立场和绝不出卖民族利益的鲜明态度。照片中间一排戴帽子的右二至右六为我爷爷和他的四个亲兄弟,右一和左一为他的叔伯兄弟。后排六个孩子是他的儿子、侄子,右二为我父亲。前排坐着的两个人的身份已无从考证。母亲交给我这张照片时说,照片上方原来写着一行字,但为了把这张照片保存下来,她把那行字剪掉了。
http://www.tydao.com/jinshang/2012/120312qiaodiansen.htm

渠本翘(1862-1919),原名本桥,字楚南。光绪二十八年(1902)与祁县南社村乔殿森合资,以白银五千两接办了官办的“晋升火柴局”,改名为“双福火柴公司”,是山西省最早的民族工业。(sxcnt.com)

段履庄

段履庄(1874-1940),字敬斋。祁县南社村人。出身贫苦,读过三年私塾,父早卒,依母为生。艰苦生活培养了其愤发图强的志向。30岁外出谋生,得李顺廷提携,进大盛魁学商。因本人聪明干练,办事敏捷,善于应对,深得号内掌柜赏识。十年间,数次提升。于1914年登上经理位置,兼任绥远省和库伦商会会长。时值辛亥革命后,外蒙扬言宣布独立,大盛魁营业受到严重影响。在此风雨飘摇之际,段首先向外蒙政府抗议,继而又向北洋政府请愿,迫使外蒙取消独立念头。内蒙土默特旗骑兵连长玉禄叛乱,在百灵庙一带骚扰,附近牧民逃避一空,袁世凯派员至绥远力主招抚,段从商号利益出发挺身而出,自任其事,偕同武尔功等当面向玉禄表示“愿以大盛魁全部财产及本人生命担保,收编后保证玉禄全体的安全”。乱平后,声名大振。北洋政府授于一等文宪章和二等嘉禾章,聘为农商部顾问。袁世凯并赠“拱卫绥远”匾一面,表彰其功绩。

1919年,西北筹边使兼边防总司令徐树铮率第三混成旅开赴库伦,段为高级顾问之一,兼以商会会长身份,指挥旅蒙商号,为徐支应军需给养。中俄交涉署成立,外交总长兼代国务总理王正廷提请段履庄为交涉署委员。在交涉事宜中,极其活跃,起过举足轻重之作用。然过多的精力参予政务,却对商号事务放松。中俄断交后,大盛魁损失惨重。

1921年,大盛魁联股承办绥远地方电灯股份有限公司,1922年因搬迁停业。复于1924年开工。次年发电,不久又以机器故障未果。然段仍雄心不已,以发展民族工业为己任,亲自主持复业,改为“绥远塞北第一电灯股份有限公司”。大盛魁因此耗资70余万元,办电三起三落,未收到经济效益,反使商号亏累太甚。

1929年,正当大盛魁清偿债务,将宣告停业时,孔祥熙派员与段接洽,拟资助20万元维持大盛魁,然区区之数如杯水车薪,仍不可挽救商号覆灭的命运。1934年,孔祥熙再次提出,由国民党政府实业部出资125万元,让段办理大盛魁复业事宜,又因日本支持冀东伪政权的干扰而未能实现。至此,段深感无强大祖国作后盾,个人纵有雄心也只是徒劳。1936年,大盛魁将其开除出号。段愧疚流涕,说自己是毁坏奠基二百余年大商号之罪人。“本欲有所作为而其奈大势何!”

1937年,日本侵占绥远,商界人曾请其牵头组织维持会,被严词拒绝。日特务机关亦曾登门拜访,许以高官厚禄,乃托词年老多病婉拒。后又遭日特白玉恫吓,人或劝其暂避,然仍处之泰然。并说:“与其跪着生.不如站着死,何惧之有!不久加入蒙绥地区抗日救国会。1940年,被秘密逮捕人狱,遭严刑拷打,但始终坚贞不屈。经多方营救,入狱97天后释归,然已遍体鳞伤,头部尤重。口不能言,弥留三日,与世长辞。在席力图召住持相助下,送尸体返籍安葬。

http://www.sxcnt.com/jswh/jsrw/dlz.htm

近代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典范——元盛德

元盛德是山西祁县旅蒙商人所创立的仅次于大盛魁的第二大名号,其开设年代要早于大盛魁。创始人是祁县南社村人段泰。据段泰的直系后裔段现虎先生讲,祁县段姓是明代以前由陕西华州华阳县段家沟迁来的。最早迁来的是段忠的大儿子段仁,先落住祁县城东门外,后移住祁县城内,并逐渐拓展到一个巷,人称该巷为段家巷。到五世段文海时,又从城内段家巷迁居南社村。段文海有五个儿子。其中三儿子段威住南社大前街(亦称财神庙街)。段威一脉到十二世出了个名人段泰。段泰一家,虽祖辈居于南社村财神庙街,但财神爷却总没有光顾这个穷苦人家。穷则思变的段泰,为改变家族的困境,索性卖掉家里的一切,包括妻子的头簪、耳环等,筹集了有限的银两,背起了干粮,踏上了通往西口之路。段泰走西口的年代,在清康熙中期。段泰走西口,是靠拉骆驼搞运输起家的。他不辞劳苦,不惧风险,拉着骆驼,奔波在大漠寒地,从归化城(今呼和浩特)驮运货物,到科布多附近去卖。单程长达5000多华里,拉骆驼走一趟,需半年多的时间。不过,艰险愈大,所得的回报就愈丰。段泰凭他坚韧不拔的毅力和诚实经营的信誉,从一趟趟的脚费中积累着他的原始资本。所幸他遇到了贵人,一个叫元盛宏商号的东家
《晋中学院学报》2010年第01期  作者:范维令;刘晓东;
http://mall.cnki.net/magazine/Article/JGZK2010010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