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从2014.5.16日记抽出的第贰节!
祁县古县镇神堂头村印象
- 这村两大奇,街上狗很少(大概是因人家本来就少),少见的几条狗也特别温顺、竟不吠生人,这大概是因为小村偏僻,少有生人,当然治安会很好;在村中行走遇村民也不会被盘问,这可是相当地反常,平常你要走在一个村里,村民看到陌生的你常会问你做什么的,那不是一般地好奇而问,而往往是把你当小偷一样的盘问,被这样盘问总是很不爽。
- 这村里没有商店,购物需到任村或古县。
- 这村自来水管貌似整天供水。
- 村里有太阳能路灯。
- 村里很多槐树,正盛开着槐花。
- 村庄依山坡而建,有的是平房,也有窑洞。
1403 神堂头村简单的革命烈士纪念碑向东不远,就是村入口,这边有许多红布上写着“森林防火、警钟长鸣 ”,甚至于入口处有坐小房子,上写着“人人有责”“出入检查”,只是没人检查罢了。但这已然表明这里是重要的林区。
1417 神堂头村口老槐树。
槐树身上左右分别钉着路牌——龙神东街和龙神西街。
树根处有古树保护碑,碑正面贴了对联“保护国树”,只能看到大概是国槐、205年。据国保博客说,编号JQ053。村里许多公共建筑上的对子都是这同一人所作的这种毛笔字,我看这字体虽不端庄,但却古朴厚重、苍劲有力,倒真是和这世外古老小村很相称。

国保博客中写着,就在这个进村口、这棵古树的北边,是座清代老戏台。有趣的是,他因一张照片长期误以为它是座庙,实际前来,才发现它应是座对台——一座砖砌了前面的戏台。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祁县(神堂头戏台)(2010-07-01 12:43:27)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e138e50100k3l2.html
1428 经古树下长坡,见此村颇奇,决定步行慢慢细观,又担心车上物品,返回背上单肩包拿上水瓶——因包有钱包;车子由它,丢了更好,锁都不锁。但我想这古朴山村民风应纯朴,只是我向来胆小如鼠又疑神疑鬼。这村亦安装有太阳能路灯。
1435 如电影《没事偷着乐》中一般,这家一颗树长出了房顶,或者准确地说盖房包住了大树。看来这村民真是爱树如命,竟不舍得卸树,而是麻烦地盖住树。

1436 祁县神堂头村很简朴的一个旧街门,门匾是右書的“世昌第”。

1437 一个木栏羊圈,放羊的铲铲还立在栏杆上,这也说明这村比较纯朴,农具还能随便放在大街上。反正我家的东西,是不敢随便往外放的,即便只是家门前。

1440 一个黑油油地大门,门四周的墙好像是叫棕色。我似乎以前看到过,古代平民百姓大门口就是得用这种深色、黑色,如今黑色门反倒少了,这里看到倒显得古朴。

1445 远看神堂头村内景色,建在坡上高高低低的平房、窑洞,倒像是多层楼房。在村里走,一不小心会就能走向某家的屋顶。

1447 远远地看到无处梯田上有一个个白色方块,后来过去看就是刷上的白灰,大概是要写标语

1451

1453 群山绿树环绕的小院落

1455 神堂头村简陋的徐向前元帅战地纪念馆,西边一间是农家书屋。

1457 三间好像为车库的低矮破旧房屋,门扇上也贴着手写对联,但和古树上的不是同一风格。之所以说它是车库,因为对联有横批为安全第一的“出门盼安全 养車能致富” 。村里也并非都手写对联,一般人家门上的还是买的商品化对联。

1500 尤如四合院的平顶房屋,屋顶都已经现浇水泥了。

1502 村里一个沟里满是槐树,槐树仍然开满槐花,可惜够不到。

1504 正在新建的徐向前纪念馆,硬山顶,六柱面阔五间,进深不详。把革命家的纪念馆搞成这样,有点像寺庙,不知死者是否乐意,这可正是他们反对的旧社会的典型建筑。

1505 神堂头村的窑洞房屋。山人无隐私,高处看院中,一览皆无馀,甚至见厕所。

1513 在村中见到的一个最好的老式街门,不过相较我们平原地区的老街门,显然简陋地多。有两根柱子及柱础——也是我于村内看到的唯一带木柱的,门匾是“其旋元吉”。我似乎并未转遍全村,可能还有更好。
其旋元吉语出《周易·履》:“上九,视履考祥,其旋元吉。”,大意是走过的路要回头考察得失,这样就会大吉。 我印象以前考察过视履考祥门匾,还在博客有记载,可搜索半天没找到。
1518 其旋元吉门。门口遇一老汉,向其讨水,在院中水龙头接了两瓶。听他说村中无商店,购物得至任村或古县,商店虽无,村里水倒是方便,貌似整天有水。
这家就在村口不远,我刚到就见一对夫妇在门前洗农用车好像记着是手扶拖拉机,水流沿坡蜿蜒有数十米。本来我是想他们如果问我、我就向他们讨水喝,可出乎意料,我几次经过,他们都没问我一句,我也就没说什么。
1522 无牌车问我西青山村。看到的进村时碰到的背喷雾器打药老头刚回来,当时他还问我做什么,不过口气并不像盘问而只是好奇。坐休吃干粮喝凉水就咸菜。
1544 把干粮袋中陈旧底子喂了过来的小白狗,来群人进村问我玫瑰园在哪,是一群老少女人。路边躺休。虽然一直小心,可还是把珍贵的水啊了些。
1600 醒来
1604 决定再北小走即返。却发现老槐树东边一条路竟不通,原来向东的路是要下了槐树坡,于是我又顺便打了一瓶水在其旋元吉家,这时老汉已经出门不在,而大概是他老伴的老奶奶坐在门口,我就向她讨水,可她竟似乎听不见,贸然进去觉得不妥,离开也不甘,于是我拿出水杯示意,她领会了,向院里示意,我是我就又打了杯水。
后记
最近在看经典《枪炮、病菌与钢铁》,书中说到的人类起源演化的历史,让我不禁想诸如神堂头这样的山中小村是怎么来的?
那些偏僻甚至荒蛮的地方,为何都会有人类居住?他们不嫌苦吗?我想,原因或可能在于:
- 有的是原住区人口膨胀、竞争激烈,生活变地艰难,所以一些人背井离乡重找居住地,找来找去只找到这山沟,也不待动了,就住下来,住下之后,地方虽不好,但也能凑合着活了,所以也就几十几百几千年地活了下来。人是有惰性的,凑合能活了就不会愿意做出改变,在艰辛的现在与未知的风险中,人还是宁愿安于现状,只有实在活不下去了才只好不得不离开。而因为当地资源有限、生活不便,粮食生产受到局限,所以人口也就一直多不起来,慢慢地,这种地方会成为几乎与世隔绝的地方。
- 有的可能是原来的家遭遇的灾难,比如战争、洪水、饥荒等等。
- 有的可能是一些人犯了事,或者碰到一些其它的麻烦事,比如仇家、欠债,反正不得不离开老家,远走他乡。
中国广大的土地上遍布了超级多的大大小小的村庄,思考他们的起源也有意思。我想,村庄往往多是由少数几家甚至一家人,跑到一个新地方拓荒务农,随着时间发展,陆续再有人进入,慢慢就演化为一个村庄。而这开头的几家是为何到来这个新地方呢?我想,除了上面几种,也有一个因素,古代很可能无主之荒地众多,当几家人相偕到了一个新地方定居时,他们更多地是不会选择进入当地一个已有的村庄定居,而是自己找处无主之地扎根,这样资源多、没有竞争更好生存,长期发展就变成了一个村庄。
2014-05-18 11:14:57 XUEXX.COM IPO
2014-05-20 09:02:42 加照片1451,另加后记。